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专栏访谈 > 专家学者 > 正文

第一期嘉宾 吴彦濬教授

【作者: | 编辑:sunyun | 发布日期:2019-01-08 】

吴彦濬,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博士,台湾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吴教授获得多项国内外研究奖项,多次获得台湾科技部奖励优秀研究人才奖项,教育部顶尖大学选派UC Berkeley 大学访问学者,并于2013 & 2014 前往美国百森商学院参加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与2016-2017 期间为美国资深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迄今为止,吴教授发表逾200篇论文,其中90篇SSCI/SCI 论文发表逾20个国际重要期刊,亦担任二个SSCI/SCI国际期刊副主编与七个国际期刊(SSCI)专刊主编与数十个SSCI/SCI 期刊之评审专家与编辑成员。其科研成果获得美国 Wall Street Journal、维基百科、与国外传媒多所报导。

一、您的科研经验是什么

访谈者:吴教授,迄今为止,您已经发表了逾200篇论文,其中超过90篇SSCI\SCI论文发表于20个国际重要期刊,并在科研的征途上不断前行,请问您的经验是什么?

吴教授: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其它的事,一定会遇到各种挫折与困难,这是很必然的。特别是现在做科研是在与全世界进行竞争,困难相比以前变大了。这时相较于天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不断努力坚持、摆正态度。特别是面对文章投稿被拒,更需要我们努力坚持。其实,我们都是从论文投稿被拒开始的,只是说可能投稿被拒的概率变小了。但是,现在有些学生和老师,会把期刊当作一个免费的更改论文的方式,这样就会造成我们宝贵的学术资源的浪费,这是很不好的。

二、您如何看待期刊要求多次修改

访谈者:吴教授,现在我们学生投稿过程中,审稿人会给出许多与论文相关的修改意见,您认为投稿人应该怎么做呢?

吴教授:首先,我认为审稿人不认识你,他给的意见肯定是针对你的文章你的内容提出的,我们要认真修改。当然,评审专家也不见得都是对的,只有你最清楚地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如果你觉得点评专家根本就是点评错了,你可以通过礼貌的沟通方式让他知道我们并不是说他的点评是错的,而是说我们的做法没有错。有效的沟通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目前我们需要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在论文回复的过程中,如果你什么点评都接受,你的论文可能就会改的面目全非。答辩,对应英文单词defense,有时候你要为自己的论文做辩护。

三、您认为高质量的论文应该具备那些特点

访谈者:吴教授,作为知名国际期刊的评审专家与编辑成员,您觉得一个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特点?

吴教授:从期刊编辑人员的角度讲,我们不清楚论文高质量的高要高到哪个标准,但是我们会比较期待一篇论文,除了有平时常说的吸引人的开头、细节处理的很好等基本条件,还能让我们觉得这个论文的研究是有必要去做的、研究方法是正确的、研究的结果是清晰明白的。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01、重视第一段

在论文写作时,很多人只是简单地交代自己的动机,忽略了第一章节所扮演的角色。我认为,在第一章节应该做问题的陈述,说明你这篇文章的问题点在哪里、哪些问题是目前没有被充分解决和讨论的。我不是说动机不能写、不重要,其实你的动机真的并不重要,只是这样能够使别人理解你为什么做这篇文章,这是很重要的。但是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大家比较缺乏。

02、正确理解研究方法在文中角色

研究方法在论文中基本扮演一个要做对的角色。除非你的论文是专门研究方法论,我很少看到评审专家会因为这篇文章方法论用的好而称赞一篇文章。你的研究方法用的对,他们觉得理所当然;就算你的研究方法用的不是很好,你只要用的对,还是可以接受的。方法论其实就是一个工具。我个人认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一个好的论文,应该能够让评审专家觉得你的确在某一块增加了他们的认知,我们不敢说做了多大的贡献。我们在做学术,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一篇论文如果能够做到让大家觉得没有错,是有意义的,我觉得这样的论文就是一篇好的论文。

03、合理包装文章,使之具有可读性

一篇好的论文,除了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要谈的问题,而且还要具有可读性,即要让跟你水平差不多的人也能看懂,看得很顺畅。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对论文的包装。很多人并不重视对论文的包装,但是实际上对论文很好的包装也很重要。如同一个女孩子,化妆与不化妆可能会有很大差别,文章也是一样。对于评审专家,拿到一篇论文,他们并不知道是学生写的或者是博士生写的,他们只会用同样的标准去审稿。这时,你的文章有过很好的包装,就会让人觉得你非常注重质量。很多时候,你们觉得这些东西只是一些细节,但是对于我们看的人来说,你这不注意,那也不注意,我们不太会相信你真的会对你的议题、对学术有很严谨的态度。就比如说,一篇论文,你这里没有,文献没有,然后你说你的论文有多高的质量水平,就很难让人信服。

04、详细阐述结论

对于研究的结果,我们应该进行详细的阐述,而不仅仅是对处理的数据图表进行简单的念一遍。作者有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作者要把这个图表的背后的东西解释出来。很多人在数据如何收集、如何处理上写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到了为什么数据会是这样时,就不会写了,这就很可惜。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你最后能够跟我们讲出什么,你的文章真正的价值也是在此,但是现实往往刚好相反。此外,对于贡献的阐述,有些人会放在简介处,有的人会放在最后。无论是在开始简介时提到,还是在最后的结尾提到,在论文中你一定要强调你的结果和贡献。

尾声

俗话说“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吴教授的科研经验是多年磨砺的结晶,与吴教授交谈使我们受益匪浅,豁然开朗。

希望大家可以从这次的访谈记录中找到自己科研疑惑的答案,以更加开阔的眼光看待自身的科研之路。

希望吴教授人生越来越精彩,希望同学们科研越来越通透,希望我们杏坛学堂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