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活动 > 正文

中心活动八十六(2023.07.26)

【作者: | 编辑:杜一凡 | 发布日期:2023-07-27 】

日期:2023年7月26日

主题:论文发表经验交流——兼谈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本次组会第一部分由北大杨大宇博士为我们做了一次关于“论文发表经验交流——兼谈如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讲座分享。首先杨博士向同学们介绍自己论文发表的过程和从中获得的经验。第一点是做这篇文章的原因,因为它不仅符合现今政策取向,且目前关于微观层面研究少,同时样本数据质量好:定义清晰,结论符合普遍认知,显著性高。第二点是准备阶段,需要反复修改题目、引言、研究假设、实证等,同时可以参加相关会议,争取得到专家建议,根据专家意见反复修改。第三点是关于投稿后审稿人的意见反馈。投稿人的关注点多在于论文题目要体现概念层面定义,假设的表述要明确、论证严谨、逻辑缜密,做好实证设计中的稳健性检验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贡献要区别于现有文献。

其次杨博士分享了自己学术研究中的感悟。第一,在寻找一个好的研究问题时,原始积累在于看文献,要多看多听多做。研究内容要同时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可以根据要投稿的期刊偏好来进行研究。做好的研究,来提升自身科研素养。第二,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写作需要对自己的每一个研究问题有精准定位,明白哪些部分更具有研究价值,明确最终发表在哪儿,做好自己时间和经历的投入与权衡,“taste”很重要。第三,掌握严谨的实证方法:知道怎么用、为什么用。固定效应中,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控制固定效应,,、明确许多文章中的聚类调整使用并不严谨,交乘项中模型存在三项交乘时,所有两项交乘都要放入模型中,工具变量中要证实相关性、外生性及排他性,(用计量方法去检验或向编辑说明为什么argue)、系数膨胀普遍在10倍以内是合理的,DID中要注意Stagger-DID的问题。第四,在写作时,不仅要会处理数据,也要训练引言、文献综述、研究假设、研究结论和研究贡献等写作能力。引言的写作非常重要,引言和研究假设的撰写要多看多练。文献综述不能简单罗列,可以将相关文献看完后,从中找到逻辑链条将他们连起来。研究结论与贡献不能言过其实,可以适当展开,但是不能与实证部分完全无关。第五,科研写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要有合适的合作者来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可以避免陷入死胡同。多参会,文章成文后,多听旁人的建议。

曾老师与同学们讨论如下:

1.文章写作过程中,对某一现象造成原因要写明确,不能为了全面而忽略重点。

2.通过数据描述性统计发现问题,察觉指标的不合理性。

3.在引入新的变量时会产生内生性问题,审稿时可能会严格要求内生性,文章中衡量方式的选择要因情况而定。

4.在改稿时,可以将文章内容与审稿意见给旁人看,做到能够让不了解的人看懂、接受文章观点,在说服审稿人之前要先站在审稿人的立场上看文章。

5.读文献时,要跳出会计研究看经济等方面文章。经济方面相关文章推荐:与自身研究主题相关的,在经济、会计等领域都有相关主题的,熟悉的老师的文章,国内外有名的文章。

6.在把握政策方向方面,可以通过政策找问题,例如看新闻联播等,也可以想到研究问题再找政策是否符合。

7.关于文献综述,要分情况,当要研究某一问题时,可以去详细搜索相关方向文献。当没有研究问题时,可以订阅著名期刊,平时养成良好看文献的习惯。看摘要、引言来判断是否需要精读,在足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8.样本选择偏差:关于自选择的问题,要看Y是否可以自己选择X,来明确使用工具变量、DID或者其他。

9.科研要求在越来越严格。从计量看,估计量要符合一致性,相对而言控制固定效应更好。

随后,曾老师建议大家要关注中国真实问题,要真做研究,做真研究。要明确立场,写作要有逻辑,将问题是什么贯穿整个研究过程。写作的过程就是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科研洗礼,要多去关注、阅读知名作者的文章。知道如何发力,不放弃,要有问题敏感性。

第二部分由杜晟做论文修改心得体会。首先,讲述自己在论文中遇到的问题,包括自我妨碍严重,思维发散,时间管理问题等。随后,展开自己的经验分享。要克服自我妨碍,试着写好第一句。明确增量价值贡献,在写作上调整思维顺序,在调整思维框架同时,注意强调价值贡献,写作过程中要表述清晰、有条理、有说服力。要学会在系统性框架下稳步推进论文写作。首先,拟定框架,形成初稿,观点可以不丰富但要清晰。其次,结合既有框架,总结归纳多元素材。最后,打磨学术性表达,增色添彩,可以在写作完成后让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听取建议,及时修改。写作和修改就是对自己思维的不断训练与精进。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修改,从预设中跳出来。

最后指导教师建议每位同学要阶段性对自己做总结,看到自己的特点与不足,知己知彼,才能适当做好调整。不放弃,才会有结果。要不断进步,在每一年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素养。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压力共生,但人是在不停进步、不断成熟的,要学会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