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活动 > 正文

中心活动九十(2023.09.27)

【作者: | 编辑:贾雨珂 | 发布日期:2023-09-28 】

时间:2023年9月27日

主题:文献分享与讨论

本次组会夏文德同学报告了2023年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的题为“作为漂流资源的个人数据权属分置设计”的论文。文章提出,个人信息匿名化剥离了个体可识别性,形成“个人数据”;但隐私计算在破解“数据孤岛”的同时形成了“数据群岛”困境,制约了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市场发展;进而提出权属配置采取“国家受托—社会用益”的分置思路。

老师和同学们讨论如下:

1.曾老师提出,“漂流资源”一说似是而非,并不可取。

2.曾老师提出,数据资产的非消耗性在于不存在物理损耗,不适合采用摊销法做后续核算,后续估值适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3.曾老师在解释文中提及的“个人信息-个人数据”二元分型时提出,个人信息不可流转。

4.曾老师解释,数据与生俱来,具有。

5.曾老师强调,文中“数据的分野”、“飘荡式增殖”等用词需谨慎,不宜模仿。

6.费一洋认为,第一,“证伪个人信息逆匿名化风险”的观点在AIGC背景下难以成立。逆匿名化后的隐私数据泄露较之个人信息泄露,或招致更严重数据安全风险。第二,可交易数据资产多为具有流通价值的“热数据”,难以通过传统物理隔离方法保障数据安全。对此,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方法,相较该文提出的中心化的“个人数据国家受托制”,或为数据存储更优解。第三,文中提出的企业数据平台“看门人”概念源自欧盟“DataMarketAct”,与聚焦政府的数据交易所的主流研究思路相悖。

7.郜怡飞认为,文章作者对漂流资源概念的凝练,对于提升理论思考很有帮助,以后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理论写作。

8.其他总结:(1)理论是提升认知的工具;(2)后续组会,打印纸质版文章,所有参会同学先研读,后报告和讨论。用软抄本做笔记,而不是记在电脑上。纸质笔记、组会发言、讨论、回应,这些都是促进思维活跃、促进表达逻辑、促进沟通的方式,全组同学务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