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中心活动 > 正文

中心活动九十九(2024.01.14)

【作者:杜一凡 | 编辑:贾雨珂 | 发布日期:2024-01-15 】

曾老师就最近工作中发现的纰漏召集线上会议,主要为了督促组内同学科研工作绩效的提升。会议提到大学校训是对大学之道的一种遵循和追求,要从思想层面来理解。同时,也强调了做事要有思考,要追求求真和求是。

曾老师主要讲述了求知的重要性。做事情时,我们是否去“求”了?不先在思想上有所“求”,就猛地扎下去做,所得到的结果会粗糙、马虎,就会疏漏满篇,就会失去方向感。每个人都要脚踏实地地去“求”,不要只是满口答应,要真正去思考。用心去做,用心去看文献、读文章,有自己的思考,并提出具体的问题。同时,要勤学、敏学和机敏,既要勤奋学习,又要善于思考,要有“如履薄冰”的危机感,不断督促自己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同时,曾老师强调了主动求知的重要性。要与人做交流,而如何去和不同人群有效交流、如何提高自己的主动性、如何通过求知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则是我们需要去“求”、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曾老师和同学们的探讨如下:

1.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有主体性的思考,要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去求解。

2.无论做什么事,都有复杂的过程和细微之处。细节决定成败,要有抽丝剥茧的耐心,从细节中寻找突破口。

3.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好的团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要与导师和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这可以激发更多的想法和灵感。与人交流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分析,找到自己的突破点,并努力做得更好。

4.要多阅读文献、资料,但不要照搬全抄,而要结合自己的思考,找到突破点。总之,在求任何事之前要明白先做什么,然后在做之前要进行充分的思考。

5.建议同学们进行纸质版阅读。纸质版阅读要优于电子版阅读,纸质版可以前后很便利地翻转和查找,便于书写记录和辅助思考,而电子版则无法实现这一功能。电子版阅读时,依托电脑进行处理,这对人脑的思维具有替代性,会弱化人脑敏捷思维的能力。同时,纸质版有助于大脑的思考,而电子版则容易让人陷入思维弱化之中。

6.曾老师强调要关注细微之处,从关键的细微之处将事物与事物进行区分。

7.要去烦躁而找兴趣点。将烦躁的源头分解为多个问题一个个去解决,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不会有烦躁感,而会产生快乐感和充足感。同时要学会放松,学会如何放松大脑,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8.思考是可以积累的,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与遇到的不解之处都可以通过积累经验、教训、素材、阅历来加以解决。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只有去主动地求索、去思考,才能避免重蹈覆辙、避免原地踏步,这就是进步之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去迭代、去进步的。

9.“求”要有目标。有全面的需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避免事倍功半。做事情时,要先思考清楚,明确任务脉络,再一步一步进行。

10.语迟人贵。与人交流,要语速适当、三思而后行,在言语表达中所给对方的印象,同样会影响后续任务的完成。

11.在获取知识时,要往深里多思考一层,而不仅仅是知道了就去做。在科研和学习生活中,做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学有所思,学有所想,才能有思想和有进益。

12.对事情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跨越认知边界,深入理解问题,需要不断深化和加以拓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创新,并要学会如何讲述一个概念并在学术界获得认同。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要用文字和具体方法来呈现抽象思维领域的研究成果。

最后曾老师做总结: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持续保持对问题的关注,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同时,要养成良好习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忙碌的生活中,要学会如何出成效、出结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绩效。

(摄影:姚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