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卢老师,国内双一流高校重点学科博士后研究员,本科、硕士、博士均就读于985、双一流高校,曾受国家留基委资助赴英国进行学术访问,作为主要骨干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上课题项目,作为课题主持人成功获得省、市级科研立项,其研究成果已在光明日报及多本CSSCI期刊上发表。很多同学在写选题意义的时候,泛泛的谈。比如说,这个有什么理论上的重要性,这个在实践方面怎样怎样……但是都没有切中要害。更致命的是,讲选题意义的时候没有一个内在的、连贯的、紧密的逻辑,所以很多人的选题意义可能就一段话,两三句,尤其是很喜欢用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用这些漂亮的开场白。这当然是可以有,也是重要的,尤其在马学科里面。但是,仅仅有这些东西根本没办法呈现出你的功底,你不是一个写报纸杂志的人,你是一个做学术研究的人。而且看你的开题报告的人,看你写的选题意义的人,也不是一般的大众,不需要这些新闻式的话语,它需要一个学术话语,这种学术话语背后就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在逻辑,所以我整理了一下,可能可以从六个方面来梳理一个比较顺畅的选题意义,并且在后面写你的研究内容的时候,也可以有相应的对应的地方。
-01-解题——解释题目 简明扼要指出研究问题
第一点就是要解题。所谓解题,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为什么?如果你题目取得好,那就很简单,因为你的题目就清晰明了了,就相当于扩写你的题目,你就可以简明扼要地指出研究问题。但是,如果你的研究题目本身取得就不好,是那种摊大饼式的,你就要在大饼背后画出你真正想要告诉大家的东西,那是很难的。因为你画出来之后,要么跟你的大饼容易产生脱节,要么是没有办法涵盖到你大饼那么大的范围,所以你这个解释就不一定有效。解题更具体的步骤可以分为两个:第一个就是要抓住你题目里面的题眼,你的关键字,每一个关键字都是你的整篇论文,尤其是开题报告要呈现的重点里面的核心要素,你要讲清楚你这个核心要素到底指什么。第二点,在讲清核心要素的过程里面,你不能太过抽象,不能太过学究气重。这里要注意,所谓学术化的语言,不一定就是以概念解释概念,你是可以联结自己的生活的,尤其是,可能你的题目比较新的话,大家对它有一定陌生感的话,是可以用一种接地气的方式,一两句话让大家get到,让大家理解你的关键词指的到底是什么。
-02-论题——在更广阔的(理论)(现实)视野中论述该研究的重要性解题之后更重要的就是论题,论题要在一个广阔的视野里面。这种“广阔”体现在理论方面有张力,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小概念、小领域。它背后可能有更大的一个理论术语,你能够一句话点出。比如,马克思的需要理论、需求理论,它背后更大的理论可能是实践唯物主义,可能是马克思批判理论、批判逻辑等等,你要找到一个广阔的,作为你的研究视野背后的大背景的东西,来论述你这个研究的重要性。只有做到这一点之后,你才能看到第三点,也就是去破题。
-03-破题——预告:当前研究不足
将选题放到一个大的研究背景里面,我们很容易就看到:现在/当前对这一点也许是研究还不够的,也许是还存在非常多的争议、分歧的,这种争议跟分歧不一定是不足。但是,如果你能够将这些争议和分歧给出自己的新见解,尤其是缓和了这种张力、分歧,那么你这个研究就非常有意义了,这就做到了第四点,立题。
-04-立题——本研究如何在研究背景中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行推进
立题就是要讲本研究如何在研究背景中,对已有研究的不足进行推进的。如何在大背景里面,针对已有的不足,推进你的问题,而你的推进是有一定方案的。所以,第五点就是证题。
-05-证题——论证这种推进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证题就是要论证自己的推进是可以做的,并且你是有一套方案来做的,不是随便去想。比如,我们要论证需求和主体的关系,我们只在马克思的文本里面来做,可能还缺乏一点东西,那我要怎么办?我可以去寻求现象学视角的帮助,我可以去寻求价值论视角的帮助,我可以去找到更广阔的理论空间填补进来。填补进来之后,我就可以说,如果我这种填补是成功的,我想要做的那种推进就是可能的,并且这种推进是有意义的,是有必要性的。因为当前还不足,还没做好。
-06-结题——设想这种推进可能带来的结果
最后一点就是结题,你要设想好,如果你整个研究是成功的话,你能够为学界带来什么?你能够为你研究的对象、理论带来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它还能够怎么样被进一步发展?也就是它的延展性在哪里?一个好的选题,一定要把这六点全部讲出来了,这是非常考验功底的,而且也是要反复琢磨的。所以,很多老师看开题报告,包括我自己看开题报告也确实是这样,我可能看了头两段话,我大概就知道这篇开题报告能打70分,还是能打80分,还是能打90分。
(来源:科研写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