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动态 > 今日关注 > 正文

新质生产力论坛(第三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与数据资产化顺利召开

【作者:柴佳 | 编辑:贾雨珂 | 发布日期:2024-05-14 】

2024年5月13日,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新质生产力论坛(第三期)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与数据资产化于西土城校区经管楼202顺利举行。曾雪云教授进行开场致辞,强调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互动的重要性,以及人文社科成果在教学、政策建议和企业服务三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会议第二项由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旭副教授,做题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的主题报告。首先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服务管理科学研究所的成立背景及研究领域,包括数字化转型绘画、平台设计、大数据分析、双碳及绿色经济等。他强调,虽然技术方面繁荣,但变现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因此需要从生态和演进视角出发,深入探讨5G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分享了近期研究所在网络代际演进模型、5GtoB服务模式设计等数字化转型领域的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5G中后期应用价值实现及能力演进路径研究,以及算力网络联合创新研究等。

会议第三项由曾雪云教授作题为“数据资产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及阶段性成果”的主题报告。曾雪云教授分享了数据资产化的重大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及阶段性成果,并介绍了北京邮电大学公司金融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在数据资产及数据交易方面承担的多个国家项目,以及包括数据资产分类、计量与核算标准制定在内的多项重要突破,强调了数据资产化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潜力,为推动数据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自由交流环节中,与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们积极分享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困惑点,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和近期的教学情况。这一环节的互动为未来的合作研究提供了可能。

刘娜老师表示深受鼓舞,她的研究方向是人机交互、人因与工效学。她分享了在北邮申请到三个科研项目的经历,同时表达了后续研究如何将toC研究成果转化为toB、toG领域的困惑。

晏梦灵老师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关心个人、企业、社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晏老师还强调了企业实际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建议将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以写作和发表的形式进行推广。

李鹤尊老师介绍了他目前正在申请的课题和正在开展的两个研究项目。他的近期研究重点包括数智化环境的概念界定、数智化环境对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等。他提到,在新型数字技术下,如何开发基于数字技术的选股策略、如何在Python环境下调用高频大模型等问题,是当前会计教学的难点。

刘然老师强调,在科研工作中寻找与学院特色相契合的切入点至关重要。同时也表达了与其他老师合作的愿望,希望通过跨界融合,共同推动研究方法的创新。

蔺奕茗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博士期间对货币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心得。她强调,宏观经济的研究离不开微观经济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目前正专注于数据资产化的宏微观经济后果研究,探讨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数据资产化如何驱动增长和创新等关键问题。

付赛际老师专注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建模研究。近两年主要研究集中在数据分析与建模的三大类问题:一是如何基于分类数据不平衡特点构建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回归和预测;二是在不剔除噪声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回归;三是在数据缺失情况下如何构建模型。她还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以推动机器学习技术的跨学科融合与发展。

王晓康老师分享了他在博士期间研究因果推断的经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他目前正在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资产定价前沿模型,以探索资产价格的变动规律和预测方法。

最后,黄逸珺老师着重强调了资源对接在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倡在校院两级创造更多资源相互交流的机会。她指出,学校学院内部纵向和横向的科研资源众多,潜在的可提炼科研课题丰富,但往往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难以全面开展。黄逸珺老师特别提到了依托北邮,我院在算力、toB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资源优势,她认为这是一个具有广阔合作研究前景的领域。她鼓励各位老师了解彼此的研究方向,以便提供已有的相关数据支持,共同探索新的科研领域。她进一步表示,了解其他团队的项目进展情况也是促进科研合作的有效途径,通过跟踪其他团队的研究动态,可以发现是否有可以跟进的研究点,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提高科研效率。

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与数据资产化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