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17级会计学6班的杜晟,很高兴因为这次机会可以在公司金融与创新发展讲坛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但是过于平常的介绍兴趣爱好还是少了些理趣,不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我宅在家中的所想与感悟吧。
2020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年份,往年的春夏我都是不在家的,而今年颇有些“多灾多难”的趣味:疫情的影响使得学校开不了学,只能宅在家中上网课,而这又带来了许多人性的挑战。刚回家那会儿母上大人因为许久未见还是颇为亲切,但是随着时日渐长,我在她心中就越来越像一位好吃懒做的无赖一般,整天睡了吃吃了睡,搞学习也是终日待在电脑面前,不注意保护视力也不会锻炼,在家务上帮不了半点忙……终于,在万般的唠叨下,我开始了缓慢的驱动——第一天的青椒炒肉糊了,第二天的饭蒸的太干,第三天青椒炒肉过咸。虽然这些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从只读圣贤书且日益肥胖的“无用之人”慢慢接触了柴米油盐酱醋茶,添了些烟火气,也克服了些许我自毕业以来就常被诟病的一点——懒惰。
疫情也不全是坏的,在家的空余也让我能重拾许久未碰过的书籍。《读者》2010年9月版,在一个下午我又与这本杂志重逢,内容我很早看过两三遍,但早已记不得,可是味道却一直悠长。在十年前的杂志里,没有爆炸的新闻资讯,没有明星的绯闻吃瓜群众的喧闹,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细细读来都是生活最本真的东西,朴素的生活方式与坚定的信仰。木心的《从前慢》来描绘这本杂志给我的感觉再好不过了:“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包括我到现在也非常喜欢的少年文学,我觉得无论岁月怎么流转,有些真挚的东西可能蒙了灰尘,但永远不会,也不应该被遗忘——关于理想和信仰。
但疫情还是有很让我讨厌的一点,就是总是盼着的那个人儿一直见不到。距离和时间有时能把思念拉的很长很长,但是法国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爱情就像火,别离似作风,风吹灭微弱的火,吹旺强劲的焰。我相信,无论相隔万重千山,海枯石烂,我们的心依旧永恒。
以上就是我近日的一些零零碎碎的感悟与想法,最后还是希望能快点儿开学,见到一直盼着的人儿,学习生活都能走上正轨。未来的路还长着,有无限的可能等着我们去开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