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罗曼蒂克的“外衣”
生活处处有经济,包括爱情。劳拉和山姆的爱情在“相爱相杀”中发展,山姆是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市场理论的绝对拥护者,而劳拉是厌恶自由市场中人的贪婪,物质主义对人心灵的腐蚀。伴随着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争端这一暗线,两人思想从冲突到融合,从厌恶到相爱。
罗塞尔·罗伯茨的意图显而易见,他以劳拉和山姆之间罗曼蒂克的爱情为“羊皮”,向展示的是经济学的知识,自由市场在公平上的缺陷,以及受到的不可避免的偏见。虽然故事中,主线暗线交融,阴谋和结局出人意料,也扣人心弦,但是从文学色彩来看,这本书和真正的爱情小说有很大的出入。劳拉和山姆的爱情发展没有跌宕起伏,没有生死缠绵,爱情的火花来自对经济学的思想碰撞。山姆对劳拉的爱情,甚至都以对劳拉思想的一寸让步展现出来。罗伯茨并没有想要掩饰他的本意,没有对叙事和描写细节做出很大的润色,只是将本应理性而枯燥的理论辩驳,融于平淡却真实的爱情中而更易懂可感。“罗曼蒂克”的爱情只是一件外衣,外衣下,是罗伯茨对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考与辩护。
二、看不见的心是否真的存在
“看不见的手”出自亚当斯密,指的是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有效率的社会秩序,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对照之下,我认为罗伯茨所言的“看不见的心”是指除了效率之外,市场的运行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约束没有道德的行为,并且这一约束有时比政府管制来得更有力。
“看不见的手”能够被真切地感受到,但是,“看不见的心”真的存在吗?
我觉得这点单单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得到辩护,因为我们可以看到,企业为了谋求私利排放各种污染,为了达成一己私利不顾工人的利益,“还我血汗钱”这样的标语横幅,在中国并不稀见……个人、企业甚至整个市场都被看作是金钱的奴隶,冷血的机器。
思考许久,我难以得出一个确定的答案——从小的方面,资本家压榨工人,企业生产难以避免的负外部性,都是道德丧失的表现,但是从宏观的角度,市场大多时候实现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
山姆对此辩护,他认为“市场的力量才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一个可以按自己意志选择的自由人而活着”,市场并不是一个胜王败寇的冷漠的“角斗场”,市场没有任何要冷漠的地方,原因就在个人可以做自己的选择。”
山姆的表述有些晦涩难懂,与加缪在道德哲学中说的“有选择的人就是幸福的,但是有选择就有失去”有共同之处,可能作者本身就受到了加缪道德哲学的影响。我认为罗伯茨是想要表达,想实现所谓“公平”与“价值”的人,实际也难免出于自己的私欲,看上去冷血的自由主义经济学者,在更核心的地方实现了对人的尊重,给予人选择的自由,也达成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且通常比政府的干预更好。
从罗伯茨思考的角度,我想,“看不见的心”应该是存在的。只是它要在宏观中表现,并且从市场调节结果反映出来。而同时,“看不见的心”本质上还是源于“看不见的手”的巨大效应。
三、政府存在的必要
除了小说、经济学普及读物的身份外,《看不见的心》也是一本为市场、自由主义经济辩护的书籍。罗伯茨认为,即使是在经济学家饱受批判的道德问题和公平权衡上,市场也比“爱胡作非为”的政府做得更好,这显示了他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立场,同时,也对政府干预表现出略带消极的态度
我认可“看不见的心”的存在,也认可市场实现的效益,但是我并不支持完全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从哲学的角度,我对加缪道德哲学存疑。
罗伯茨在小说中以山姆之口表达,“个人的选择不能保证自给自足,也不能取代爱、慈善或对社区的归属感,这些情感就是由于我们每个人编织的关系网自愿创造出来的。”这表示了市场给予我们的效益不能取代我们其他的感情,但是罗伯茨在书中并没有对这两种“幸福”之间客观存在的冲突做进一步的表述。我们对社会的爱和仁慈,常常会与我们切身的利益冲突,市场中人们的“理性”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劳拉所厌恶的压迫也存在。并且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垄断者等因素,市场并没有完全给予人们自由的意志,在某些劳动力市场上甚至被剥夺。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使人们没有选择。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已经告诉我们,市场即使有“心”,经济学家也有道德,都不能避免源于本性的贪婪的扩张,凯恩斯主义中更有力而广泛的管制不可少,政府便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并且政府的决策很多时候参考了经济学家的建议,是否“胡作非为”那是更难判断与预知的事情了。
结语——作为一个学习者
在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的学习中,市场“看不见的手”和“看不见的心”的魔力使我震撼,使我成为市场经济的拥护者。市场的心,不止来自于它给人带来的自由,更来自于心中有天平的市场参与者。金融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当兼具人文和科学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如何兼顾是很难判断并且正确预知的事情,金融工作者几乎贯穿始终的“理性人设”使他们饱受诟病,但有时,我们的确需要做个“不理性人”,我们内心需要要有公平的标尺,哪怕这把标尺不是唯一的。正确认识市场的“手”和“心”之后,我想,面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标签,我们也能笑而置否了。
此外,这本书的价值还体现在大量的经济学理论上,作者通过山姆老师的口述,将深奥的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现象,阐述地通俗易懂又风趣生动。作为一名外行的学生,我并没有阅读难啃的金融著作。老师布置的一篇研究性论文我也不知从何下手,一来我的金融知识水平实在有限,二来我的人际资源也很少,信息和数据来源不足,研究的样本就会非常片面。我询问清华和华科在金融和经管院的同学有无相关论文经历,他们称自己水平不够,还在打基础,没到写论文的时候。我不禁觉得他们尚且如此,那我写金融与资本的论文,岂不是班门弄斧……于是撰写了这片读书报告。通过阅读这本爱情小说,我学到了很多经济学知识。